近年来云南在稀土矿找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初步形成以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主,砂矿型、伴生型等类型为辅的稀土矿产格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从 2011 年开始在永平地区投资开展稀土矿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率先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大型风化壳磷灰石型稀土矿潜力。2015 年以来,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在普查区施工浅井 18 个(182.75 m)、钻孔31个(651.89 m),累计探获矿石资源量1.395亿m3,原矿磷灰石资源量 1868万 t,磷灰石平均含量 8.86%;原矿稀土氧化物(REO)资源量 53万 t,稀土氧化物 (REO)平均含量0.25%,稀土矿规模达超大型,磷灰石矿达中型规模。经选冶试验研究,磷灰石中稀土采用“酸浸出-碱分解除杂-分步浸出-提取”工艺,具有可选性。云南永平卓潘地区发现的岩体风化壳磷灰石型稀土矿是一种新类型稀土矿床,目前在国内尚无先例,这对稀散金属、稀土矿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普查和综合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 矿床位于澜沧江断裂东侧的大栗树—龙街弧形构造与东西向基底隐伏断裂的交会部位。矿区绝大部分为喜山期卓潘过碱性杂岩体出露区,为稀土矿的成矿母岩。岩体近东西向展布,长15 km,宽约 5 km,出露面积约 38.5 km2,岩体分相分带明显,中心相由碱性辉石岩带和辉长岩带组成;中间相为辉石正长岩相带;边部相由碱性正长岩带、霞石正长岩带组成,各相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
- 矿体主要赋存于卓潘过碱性杂岩体顶部风化壳内,矿体平面上与岩体出露形态相似,并受碱性辉石岩-辉长岩相控制。经普查,区内新发现稀土矿体2条,其中规模最大的V1矿体出露面积 6.8 km2,矿石资源量 1.186 亿 m3,矿体平均厚度 17.35 m,磷灰石精矿平均含量为 53.74 kg/m3,磷灰石精矿中稀土氧化物含量平均为 1.91%。V2 矿体出露面积 1.9 km2,矿石资源量 0.209 亿 m3,矿体平均厚度 11.2 m,磷灰石精矿平均含量为 88.41 kg/m3,磷灰石精矿中稀土氧化物含量平均为 1.84%, V1和V2矿体原矿稀土氧化物(REO)资源量53 万t,矿体控制未封边,预测区内原矿稀土氧化物(REO) 资源量大于80 万t。
- 重砂矿物主要为磷灰石、磁铁矿、褐铁矿、辉石、黑云母、绿帘石、榍石等,次为独居石、锆石、钍石、金红石、褐帘石、石榴子石等。稀土主要载体矿物为磷灰石,其次为独居石、褐帘石,磷灰石中稀土平均含量达 9%,其稀土分配率占矿石稀土总量的 85%。磷灰石中平均含P2O5 35.30%、CaO 58.85%、F 3.60%,属于氟磷灰石。稀土元素在磷灰石中赋存形式为类质同象和包裹体的形式。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属低镧,高铈、钕,富镨、钐、镝、钆、铒、钇的轻稀土矿床。
- 该稀土矿形成机制为:澜沧江超壳断裂旁侧的拉分盆地深度拉伸→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 形成富磷(磷灰石含量最高达 30%)、富稀土及富稀有金属的高碱、高钙、低镁岩浆岩岩体,经岩体风化-解离-易溶组分淋滤-副矿物富集-剥蚀的反复成矿作用,形成以磷灰石为主要稀土载体矿物的岩体风化壳磷灰石型稀土矿床。
- 该岩体风化壳磷灰石型稀土矿富集共(伴) 生元素多达12种,其中磷灰石、钪、钍达到独立或共生矿床指标,锆、铪、钴、镓、钛、铌钽、金等达到伴生要求,经济价值高。该矿床具有“背景独特、类型独有、矿层稳定、矿体富厚、多矿共生、规模巨大”的鲜明特点,为云南打造稀土矿大型资源储备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以磷灰石为主要载体的岩体风化壳稀土矿,其勘查和开发目前在国内未发现和报道,本次发现填补了国内该类型矿床勘查和研究的空白,对寻找稀有金属、稀土矿提供了新方向。
文章来源:稀土在线